找到相关内容68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杂阿含经贯珠

    (一○五经)   此外,佛陀也曾对诸比丘说,佛教的修行方法,若不植基于‘我见的破除’,那么是绝对无法到达涅盘的。他说:‘我不说此甘露涅盘,依三见者。何等为三?有一种见,如是如是说:命则是身。复有如是...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一○五经)即使是如此,但是佛教所以导人现观无我的,却是‘无常’这个最浅显的道理。无常观之可贵,亦在于此...

    温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391589251.html
  • 慧远同名士的交往及其对山水诗的影响

    。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消解人们的困惑。对佛学既无须多说。周续之曾经跟随范宁学习过,范宁是当时有名的儒家学者,能通“五经”;并且研读过《老》、《易》,周后来才人庐山跟随慧远法师学佛,也是儒释道兼通。   其次,都以隐逸和...

    储晓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393808.html
  • 梁武帝诗赋中的“儒佛会通”论

    五经》‥‥招致名僧,讲授佛法,造经呗新声‥‥‥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  《梁书》卷一〈武帝纪〉云:  竟陵王子良谒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八友。  衍既与人友共游竟陵王西邸、与西邸抄五经的学士以及出入西邸的众僧当有交往。时儒学之冠刘瓛,弟子刘绘、范缜、与衍均有交谊,故《梁书》卷四十八〈儒林.范缜传〉...

    洪顺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446585.html
  •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

    转译梵字;而他们的经学修养,亦帮助了翻译时将译句处理得像五经文句那么古雅。  然而汉文跟梵文结构不同,无法做到逐字翻译,加上华人好欣赏典雅的文句,因此翻译之时,不免将原本的冗长梵句简化,而非作忠于原文的...谨将它们逐一介绍,并略陈每门学问对弘扬佛法的助力:  经学──自东汉以迄南北朝,饱受儒学教育的高门大族一直是社会的中坚,中夏沙门为了争取他们的皈依,于是便研习儒门的五经,了解大族中人物所从事的学问。...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047261.html
  • 论印光大师评会集本——谨以此文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周年

    佛学书局印行本。   [5] 如净空,在《净土五经读本序》中称:“夫节会经典,印光大师所不与,尝虑以启人改经之端,致有辟佛之流,籍谓佛经皆后人编造,非从佛国译来者。但以诸译与会集汇而刊之,原译俱在,...惨澹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善哉斯言,印祖如及见之,所虑或可释然。”(第2页)《净土五经读本》据1989年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行本。   [6] 见宋/志磐《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三“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十”:“...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0.html
  • 紫柏真可的时代背景

    而此时真可也已在狱中坐化十八年了。  第三节 儒学环境  一、王学的传播  朱子之学在南宋、元时已取得学术的主导地位。明初沿袭旧制,以朱熹的《四子书》和五经为取士标准。成祖时敕胡广等人篡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亦是以程朱之学为宗;这种学术风气一直持续到明代中叶。  明代中叶以后,无论是在政治或经济各层面都起了改变,学术思想也开始转变。学风的转变始陈宪章,大成于王阳明。对于当时学风的弊病,...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4657266.html
  • 沈宗霖:〈生生、死死、生死:试论晚明士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方法〉

    修身、出则佐君平天下的基本格调为其学说根本出发点的一种积极精神与思想。这种思想的传承历经了先秦的传统儒家、西汉的灾异谴告、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法经教、五经训诂到唐末宋明的宋明理学等等,基本上都还可说是...“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   而同样...

    沈宗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870753.html
  • 解读形象,聆听理想——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

    七宝自然化成……泉池 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 ,交复于池,出种种香……大地清新,更雨新华。(注:《净土五经续本?无量寿庄严 清净平等觉经》,台湾...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锦,足履其上,深没四指 ,举足还复如初。(注:《净土五经续本?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38、43、44 页。)   以华布地,手按令平,随杂色华,间错分布,其华微妙,广大...

    王宁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4478980.html
  • 印光大师的儒学思想[1]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从以五经取仕之后,儒生学习的动力就不再是儒家的理想,而是现实的功名。他们通过刻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能够一朝得第。而一旦获得了功名,就往往把古圣前贤的...种角度来把握儒家:其一,是集体的角度;其二,是个体的角度。从集体的角度说,儒家指的是孔子所创立的以仁义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修齐治平为毕生理想、以五经为基本典籍、以祭祀为必需行为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舞台...

    恒毓

    |儒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00317565.html
  • 长者子说

    :见《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净土五经读本》第21页。台湾华藏净宗学会1990年12月三版本。  [3] 按:即《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见《大正藏》第12卷第282页下。  [4] 按:即《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支谦译。见《大正藏》第12卷第303页中。  [5] 按:见夏莲居会集之《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皆愿作佛第十”,《净土五经读本》第4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341364.html